ACHIEVEMENTS

成果转化

工作简介

首页> 成果转化> 工作简介

工作简介

简介及相关信息

01 现有基础

(一)顶层设计

为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学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成果转化及权益改革工作进行统筹领导;2017年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更名为“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挂靠在校办产业办公室;2018年7月学校统筹相关资源,合并校办产业办公室、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等部门的部分职能,成立了社会服务处,统筹学校与国内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机构等的合作,技术转移中心挂靠在社会服务处,负责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资产公司协助开展工作。

 

(二)管理运行

2016年修订《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针对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试点工作,制定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权益比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落实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科研人员持股、兼职政策的实施意见》、《科研人员持股、兼职审批的规定》、《科研人员持股管理办法》、《科研人员到种子企业兼职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为学校成果转化工作探索了宝贵的经验,把科研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兼职、创业、持股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办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建立了市场交易方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首先是推动建立起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架构,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调整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研院、资产公司互相协作,技术转移中心负责统筹协调,科研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资产公司负责投资浮化企业,三个部门共同为学院、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服务。

建立了从意向达成到商务谈判、公开公示、学校决策、合同签订、履约监督的转化流程,辅之宣传推广、专家论证、专业评估、收益分配等支持环节。形成了合理、高效、完整的成果转化链条,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成果转化工作。


(三)转化能力

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11所试点高校之一,同期我校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也被列为农业部“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改革”的试点单位。

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取得成功,形成的人员分类管理、成果入股收益递延纳税、减少审批环节等经验被国家政策采纳。我校技术转移中心还相继被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海淀区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国农业大学专利运营办公室”,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首批“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同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并获得经费支持。

学校专利及实用技术的保有量约为7000余件,大量技术成果有待进行市场转化。近四年,学校共有200项专利或技术成功转化,合同金额1.92亿元,涉及育种、动物疫苗、兽药、食品加工、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


涉及方面


(四)特色示范

发挥农业行业领头雁的作用,牵头组织全国农林水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全国大部分农林水高校都加入为会员。牵头组建了“全国农林水高校与龙头企业联盟”、“一带一路”农业企业联盟等,成员包括中粮集团、伊利集团、隆平高科、大北农集团等2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国农林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依托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与广西玉林、河北邢台、四川宜宾、安徽滁州等20多个地市开展合作,支持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获得了“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以及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3项、创新奖6项、促进奖2项。


 

02 发展目标和示范任务

(一)需求分析

我校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围绕国家和区域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供给、生态环境建设、食品健康与营养、农业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造、农产品创新性利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促进成果产出,集成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


(二)特色定位

紧密围绕地方农业农村特色和产业发展具体需求,结合我校的技术优势,从共性、关键技术出发,统筹现有的实验站,教授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按照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典型县市、乡镇或村庄,通过各项资源的聚集,推动学校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加速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切实提升特色产业的产品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县乡特色产业的发展引擎。

例如我校坚持“立足北京,辐射华北,服务全国”的原则,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建了100余个科技小院,分布在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我校探索出在基层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模式,充分发挥了试验、示范、推广的职能,辐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与规划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更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科研及人才优势,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可持续的服务支持和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与渠道的建设,从而为学校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提供平台和经济支持,提升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形成科技成果研究产出与转化应用的良性循环,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

搭建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全面合作的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重点建设校企校地联盟,大力推进我校科技成果市场化;建设技术转化网络、微信等信息平台,利用全媒体推广我校的科技成果,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建设汇集我校的科技成果、创新创业产品,以及社会资本、龙头企业,产学研联盟于一体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1)2017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专利运营办公室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海淀区人民政府(没有找到其他被受牌单位的名单)

(2)2017年12月:获批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首批5所高校之一) 首批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名单高等院校(5家):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3)2018年4月:获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首批12所高校之一) 
    首批12家中关村示范区的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获授牌,这12家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农学院。


智力引领,2018年我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益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