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提升行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学校践行主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担当,打造助力乡村振兴农大样板,发挥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要行动。我校以农立本,在服务“三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按照“建点布网、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原则,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布局构建了由5个地方产业研究院、6个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192个科技小院、221个教授工作站、23个校外实验站及94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成的“三院两站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国1000多个县及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前沿阵地。
一、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重点,打造中国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和模式
2023年,学校新建社会服务平台91个,协议经费超1亿元,完成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金额共9000余万元。各学院都按照责任书下达的指标要求,完成或者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这一年,学校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设立引导资金,持续支持学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示范区建设。曲周模式、梨树模式、河边村模式、青神模式不断升级。
学校重点推进与云南省的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探索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机制与路径。2023年,在怒江州新选取10个试点村庄,将学校服务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数量提高到35个。学校在云南探索出的“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和四套机制”乡村振兴模式得到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局长刘焕鑫带队参观昭通“云中苗寨(大苗寨)”,高度评价我校专家团队工作,并指出云中苗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范、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
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在发挥高校咨政建言作用的同时,也切实将经济效益留给了村庄和农民。形成的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模式为云南、乃至全国带了有益参考,相关工作吸引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许多重要媒体的报道,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学校以“人才振兴”为抓手,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国农大-为村乡村CEO计划”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乡村CEO品牌成功纳入广东、浙江等省乡村经营性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全国12个省市的“头雁”培育项目,全年完成头雁培训人数达到4170人。
目前,学校有65名专任教师已经成为中组部科技特派团成员,共同服务国家160个重点帮扶县中的75个县。为鼓励老师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学校首次将“科技小院”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团”纳入“校级重大社会服务贡献”。三位科技特派团成员教师入选“校级重大社会服务贡献奖”。
二、以校地校企合作为抓手,优化提升“三院两站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整体效能,资源拓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校地校企合作。2023年学校与云南省、贵州省、河北省等省市地区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与我校合作的县域已经超过1000个。新时期校地合作出现新形势,学校党委和校领导高瞻远瞩,从2018年开始创建以校外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型校地合作模式。2023年,为加强异地科研机构管理,学校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异地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自2018年以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多个异地科研机构,在拓展办学空间和办学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批科技成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2023年,以四川、三亚、深圳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四川产业研究院获批四川省新型研发机构;三亚研究院两栋大楼建设封顶,海南省食品安全监测及检测技术创业中心挂牌运行;深圳研究院阿克苏分院挂牌。
教授工作站一直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目前学校运营中的教授工作站共221个,覆盖全国28个省份。2023年新建教授工作站87个,较去年增加31.82%,合同签订总金额超1亿元。在建教授工作站年度到校金额将近4,000万元,实现了连续4年递增。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引入社会力量助力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023年拼多多公司向我校捐赠1亿元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捐资举办“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质量和数量上实现双倍增
学校高质量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与“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工作。在校-院-教师三级联动下,2023年完成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超100项,签订总金额9000多万元,到账金额7200余万元。通过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方式实施转化的合同金额与到账资金都比去年实现倍增。
为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学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培育了一批有经验、懂专业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专利培育工作。依托校外产业研究院探索建设技术转移分中心,通过技术转移分中心更好地对接地方成果转化需求。学校拍摄制作了数个成果展示视频,在京内外组织教师团队参加十余次科技成果交流活动,持续挖掘、推广高质量科技成果。通过政策激励,许多专任教师为成果转化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这一年,学校积极落实“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提升行动”,有效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的同时,通过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体系、高质量推动成果转化、筹集捐赠资金等方式,超额完成制定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